五常信息网(五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模式”] 在五常市农村党建“1+3模式”进一步推进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09

帖子

5万

积分

五常特等居民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1148
金钱
45011
威望
3978
经验值
1941
魅力
0
精华
0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09: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常市农村党建“1+3模式”进一步推进暨经验交流会材料之七

 

 

五常市农村党建“1+3模式”进一步

推进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中共五常市委书记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总结两年来我市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果,交流部分村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民工工会、精神文明协会从不同侧面介绍的典型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进一步推进“1+3模式”的工作意见。会上以市委文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的意见》,是我市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的指导性文件,请各乡镇党委、市直有关单位党组织和各村党支部认真遵照执行,切实搞好落实。会上交流的几个不同侧面的典型经验,都具有很好的典型指导意义,请大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两年来我市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7年以来,我市在全市农村扎实推行农村党建“1+3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规模经营。“1+3模式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以往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有所不同,是村党支部组织成立的规范化组织,具备有职责、有管理、有奖惩的工作特点,通过利益关系和市场机制、依靠自愿原则和产业优势把村民紧密联系起来,使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目前我市各村生产资料合作社仅今年春季就团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9713吨,共为社员节省资金648万元;资金互助合作社共筹集资金1740万元,有效解决了730户社员生产资金缺口难题;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335台(套),进行农机作业起垄20万亩,机械收割24万亩;种植养殖合作社已发展到340个,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30万亩、蔬菜基地20万亩,建立存栏达13万头的生猪奶牛养殖基地,形成了产业规模经营优势。

(二)助推了劳务经济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工工会充分发挥作用,使农村劳务经济实现了由劳力型向智能型转变、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由自谋自发型向规模组织型转变,促进了农村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约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30%。各村农民工工会成立两年来,共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会322场,培训农民工21850人次,帮助提供就业信息9826个,联系就业8468人,为农民工家属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319件,为农民工解决维权事件273起,挽回经济损失653万元,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欢迎。

(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文明村风。精神文明协会积极开展工作,村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文明、诚信、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勤奋创业的良好风气在农村逐步形成。全市农村新建图书室、活动室、计生室、卫生室4407平方米,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各村共组建秧歌队308个、小剧团62个,活跃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目前全市农村呈现出了四多四少的可喜局面,即:读书、看报的多了,打扑克、搓麻将的少了;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多了,烧香拜佛、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和睦团结、谦和礼让的多了,吵架斗殴、斤斤计较的少了;比创业、比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贪图安逸的少了。

(四)延伸了党组织工作触角,拓展了农村党建空间。通过推行“1+3模式,将党组织的富民政策和各项决策通过合作社、工会、协会组织落实到农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延长了党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了党组织的工作触角,拓宽了农村党建的工作空间,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8年五常市村党支部书记考核优秀率由推行“1+3模式前的67%提高到了84%

(五)加快了农村民主步伐,激发了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1+3模式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发挥了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实际运行中,选种哪个品种、订购哪种生资、输出哪些劳务、举办什么活动等,都由社员、会员共同商量,民主决定,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村官承诺考评等工作的顺利开展2008年五常市农村一事一议成功率由推行“1+3模式前的68.2%上升到93.5%;全市村官承诺事项兑现率达到99.3%

我市《以“1+3模式”为重点在全市农村开展“五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先锋工程”》的经验,得到了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哈尔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哈尔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杜松岩同志亲笔签字对五常市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20095月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凤山、组织处处长蒋福学等领导同志深入我市二河乡新庄村召开了部分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工会、合作社、协会负责人及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党建“1+3模式”调研座谈会,就“1+3模式”进行了调研指导,对五常市在全市农村推行“1+3模式”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20095月深入联系点五常市调研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高度评价五常市“在农村推广的‘1+3模式’做得非常实,非常具体,充分体现了五常的特点,是农村党建提升水平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是原创,要予以很好地规范和总结,抓实抓好。”最近哈尔滨市委领导已就我市《创新模式解难题、延伸触角促发展》的典型经验做出批示,号召全哈尔滨市农村党组织学习我市的经验,并将在全哈尔滨市农村推广我市原创的“1+3模式”经验。

二、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1+3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农民对村党支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一的组织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亟待有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组织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是对农民管理难。村级组织对农民的管理职能逐步减弱,与农民的联系越发松散,农民对村级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少,但对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村级组织改进设置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二是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难。村级组织由于缺乏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人力财力又有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指导农民种植哪些品种、经营什么项目,效果并不明显,难以为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只有通过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形成规模经营的优势,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

三是为外出农民工维权难。一些外出务工农民由于受文化和能力素质影响,在遇到劳动环境恶劣、劳保措施不到位、人身安全与工资报酬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时,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维护合法权益。而村级组织受职能和人力等因素限制,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起为外出农民工提供维权等服务工作。

四是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长期以来由于村级组织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上,没有更多地顾及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致使一些地方农村存在着文化活动组织难、环境建设整治难、迷信思想破除难、赌博恶习清除难等问题。因此,如何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引领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村党支部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有效破解村级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这些难题,我市在总结二河乡新庄村“1+3模式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会、精神文明协会模式。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推进“1+3模式延伸了党组织的工作触角,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党组织依靠自己解决不了或解决得不好的许多难题,因此成为打开村级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上述诸多难题之钥匙,对于提升全市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虽然我市从总体上看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少数村党支部还存在着一社两会组织建立数量偏少、吸收社员、会员人数不多、发挥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推进“1+3模式加以解决。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推进“1+3模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扎实搞好进一步推进“1+3模式”工作的原则要求

按照我市农村党组织两年多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总结、创造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建“1+3模式必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有效措施,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会、精神文明协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进一步推进“1+3模式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五个原则要求:

1、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1+3模式,村党支部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经济建设,壮大产业,促进致富,体现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村党支部带领农民工工会开展农民工的就业和维权,关注民生,发展劳务,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村党支部带领精神文明协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促进和谐,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从而较好地破解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难、服务群众落实难、组织群众活动难等问题,为农村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必须将村级组织的职能由单纯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推行“1+3模式,使村党支部从过去的事无巨细一把抓,转变为统筹规划抓重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会和精神文明协会组织发挥职能作用并形成合力,集中精力抓服务、抓示范、抓引导,增强了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实现了由领导型向引导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握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各类组织中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3、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开展工作。 “1+3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扣农村经济发展主题抓党建,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抓党建,从而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对接和互动共赢。实践证明,只有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将农村党建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载体和丰富的内容,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4、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推进“1+3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组织体系,在工作中村党支部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会、精神文明协会的领导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团结和带领各种群众组织,把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和技术骨干组织起来,使各类人才和各方面力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农民开展服务,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

5、必须着眼于城乡统筹。 “1+3模式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农业生产为企业经营,变农民为员工;农民工工会,依法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精神文明协会,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趋势,积极主动地和城区对接,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层次和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实践

最后祝愿大家在进一步推进“1+3模式”的工作实践中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五常信息网(五常论坛) ( 黑ICP备06006344号

GMT+8, 2024-4-27 19:18 , Processed in 0.06976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