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信息网(五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感于“太极十年不出门”

[复制链接]

30

主题

69

帖子

61万

积分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13052
金钱
608084
威望
3056
经验值
1647
魅力
125
精华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4: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马国相

   在武术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起码要经过十年的修炼才能掌握它的技击技能,发挥它的技击威力。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时间的概念,说明精于此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真正获得太极功夫,并非十年八年就能奏效的。有的人拳打一生,仍功夫平平,真是“练拳者千万,练成者一、二”。难怪有些武术爱好者,听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对此到望而生畏,企图选择“速效”拳法,殊不知不仅太极拳之修炼需花功夫,其它拳种又何尝不是呢?笔者练拳有年,深感此道理精法密,难于掌握,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原理,刻苦实践,“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提起武术,人们一向认为,手能开砖,身可架梁,才是真功夫,才是武术,太极拳只不过是锻炼身体的拳种,并没有技击的作用,此乃门外之谈。太极拳的技击效能长期以来已被太极先辈们的业绩所证实。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我接触过众多的太极传人,他们高超的太极功夫令我钦佩,我的老师朱天才功夫纯正,出神入化。同他推手,当力作用在他身上就如同作用在棉花上一样,使任何来力都能化为乌有,这就是太极拳的技击特征。这种柔化功夫没有长时期的锻炼是难以获得的。那么,太极功夫应柔到什么程度呢?要柔到婴儿的程度,婴儿的柔才是真柔,这对成年后练太极拳的人来说,确实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成年人的身体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周身僵力拙力已经形成,欲化去则十分困难,没有十年功夫难以柔到火候。如果柔不到程度,经络就难以打通,真力就无从产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婴儿抓你手指的时候,虽然柔软,但能抓得很紧,很有劲,这就是人体的真力、本力。如果从少年时期开始练拳,僵力拙力未曾上身,人体的真力会通过太极螺旋缠丝的合理锻炼,可以至大至刚。由此看来,太极拳论中提出的“由松入柔”的锻炼原则,对每一个练拳者来说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是长期之功。 我们知道技击中历来是大力打小力,手快打手慢的,太极功夫也不例外。太极拳强调“四两拨千斤”,并不说明它不用力,而是要用合理的力。然而太极技击更需要闪电般的速度,所以太极拳论中有“出手不见手”的说法,练拳有素者静如山岳,急如闪电,练拳时柔和自然,交手时迅雷不及掩耳,一搭手便胜负立断,这种高深的太极功夫是高级神经系统长期锻炼的结果。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当手触火时,会立刻抽回,当受到外力袭击时,会不自觉地用力抵抗,巴甫洛夫把这些现象称为非条件反射。而太极拳技击一反常态,当受到外力袭击时,不是用力顶抗,而是随劲而动,引劲落空。这就要求改造人的体能,这与外家拳技击有着本质的不同。是由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非条件反射的运动体系。 一般说来,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较固定,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却很不固定,它随着刺激的时间的长短,强弱而变化。太极推手就是建立这种非条件反射的有效途径,为太极门所独有。推手时两手相搭打轮,通过皮肤的听劲(感受器的作用)使其发生兴奋,兴奋沿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立刻感知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根据对方劲的变化,发生冲动,(这时非条件反射活动得到了抑制)再沿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传到发力部位(效应器),产生掤、捋、挤、按,采、捩、肘靠等技击形式,因推手是周而复始的圆运动,所以这种反射方式贯穿于推手的全过程,推手的时间越长,反射弧越巩固,反射时越短,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反应也就越迅速,力点也就越准确,“太极拳就是依靠这种锻炼方法,来养成中枢神经的反射作用,交手时,只凭感觉或想象,无须通过知觉的分析,便能发出适当的动作 而取得胜利。”(《太极拳全书》455页)由此看来,太极拳论提出的“由着熟而惭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的锻炼原则,它的科学原理就是建立由条件反射过渡到非条件反射的过程,这种自然反射功能的确立,才称得上具备了太极拳的功夫。然而,不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是不能达到的。

      以上仅是自己对“太极十年不出门”的粗浅认识,至于太极拳吃功夫的其它诸因素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应该说明的是,“太极十年不出门”,还仅仅是对有师承的学者而言,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还未曾出现一位无师自通者,凡有成就的太极高手,大都是门里出身,都是从小练拳,中年时期才有所成就。如陈发科、杨澄甫等。另外,还需明师指点,就拿盘架子来说,即使架子盘得再好,其中气的运行和劲的变化也是难以无师自通的。只能是练的时间越长、距太极大道越远,最后只能贻误终生。跨进太极大门的捷径,是找明师,常言道“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通,再加上十年乾乾之功,持之以恒,终将成功。”(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真是: 太极十年功, 无师法难通。 换去僵拙劲, 金刚体自生。 柔软似婴儿, 真气大如虹。 练就反射体, 太极浑然成。


7

主题

203

帖子

2万

积分

五常三星居民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54
金钱
22055
威望
2530
经验值
1246
魅力
15
精华
1
沙发
发表于 2010-3-22 08:45:11 | 只看该作者
我95年学的太极拳到现在还没出门呢!
混混禅语:一个人体会痛苦的深度,正是他能够理解生命的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五常信息网(五常论坛) ( 黑ICP备06006344号

GMT+8, 2024-4-28 09:22 , Processed in 0.0673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